首页 | 组织机构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学术影响 | 支部党建 | 工会工作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专访《经济经纬》期刊
2025-05-28 09:27     (点击: )

《经济经纬》:

 编织中国经济学的学术经纬


作者:本报记者吴明娟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经济经纬》编辑部副主任郭界秀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指着电脑屏幕上中国知网的数据,介绍了近几年《经济经纬》杂志取得的成绩——2010年复合影响因子1.086,在72家经济类C刊里排61位;到2023年复合影响因子已经升至7.274,位列全国第13位。

《经济经纬》这样的飞跃式进步,在郭界秀看来绝非偶然,“就像登山者每一步都要踩稳岩点,我们的每一份荣誉都是扎实的脚印。”

  已经走过40年发展历程、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经济经纬》,以精准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卓越的品质及严格的管理,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知名学术期刊,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地方大学如何办好专业期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单篇最高下载量1.5万次


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从CSSCI九度入选到AMI核心期刊三连冠,《经济经纬》的荣誉墙记录着沉甸甸的耕耘。郭界秀特别提到2014年《经济经纬》的《区域经济》栏目获评教育部特色栏目,那一刻:“就像农民看到自家田里结出硕果,那种喜悦是对坚守的最好回报。”

  最让他骄傲的是期刊的“学术续航力”:单篇最高下载量1.5万次,被引超913次,117篇论文被引过百次,超过50次的有415篇。《经济经纬》的办刊质量得到学术界和评价机构的认可。“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审稿之夜,是编辑与作者反复打磨的火花。”“当看到年轻学者因为论文被引用而获得科研突破,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郭界秀说。

  在郭界秀看来,学术影响力的持续攀升不仅体现了《经济经纬》学术地位的提升,也反映了其在办刊定位、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组织重点文章以及严格编校流程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对高质量学术成果的持续发表,《经济经纬》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成绩背后的“攀登密码”


《经济经纬》长期扎根中国改革探索实践,聚焦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体系。

  “作为地方高校期刊,我们的根深深扎在中原沃土上。”在郭界秀眼中,期刊的特色栏目就像一张精密的“经纬网”:经线是国家战略,纬线是地域特色。

  《区域经济》栏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专题解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中部崛起》板块则紧盯河南临空经济、中原城市群建设等本土议题。“我们既要有‘北斗定位’的战略高度,也要有‘放大镜’的精准聚焦。”郭界秀说。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关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三农问题》专栏,就是贴着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脉搏跳动的。”郭界秀介绍,该栏目聚焦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动态,发表了众多前沿成果。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之后,《经济经纬》及时刊登了一系列时效性强的“三农”研究成果,如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欠发达农区多维贫困动态、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等,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和实践参考。从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到县域经济减贫路径,一篇篇带着泥土气息的论文,成为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南针”。

  《经济经纬》在文章的筛选上展现出独特的眼光和规范的标准。既重视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从“热点”和“亮点”中挖掘新的选题生长点;又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创新,强调选题的思想性、论证过程的逻辑性以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

  “通过对来稿的严格要求和规范,逐渐形成以实证研究为主的论文选择定位。”郭界秀说,这种定位使得《经济经纬》能够为读者提供具有高度说服力和科学性的研究成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锻造质量“金刚钻”


  《经济经纬》编辑部的“四审三校”编辑流程让人印象深刻。“这就像给论文做‘全身体检’,从选题创新性到数据真实性,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郭界秀特别提到“双人双盲外审”制度,“两位专家背对背审稿,就像给论文上了‘双保险’。”

  编辑室里,几位资深编辑正在进行“黑马校对”,屏幕上红色的差错提示格外显眼。“我们实行‘七校加作者校对’,差错率必须控制在较低水平。”郭界秀拿起一份校样,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见证着严谨,“别小看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在学术期刊里,细节就是质量的生命线。”

  人才队伍建设是郭界秀常挂嘴边的“关键棋”。“我们推行‘学者编辑化’模式,通过博士招聘和校内调动,吸纳专家型青年学者加入编辑队伍,提升专业素养,保障刊物学术质量。”据他介绍,期刊尤为注重编辑业务培训,采用计量方法培训、双周稿件讨论会等多种方式提升新入职编辑的技能水平。

  谈到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郭界秀介绍,《经济经纬》积极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从2010年启用数字化采编系统到如今打造“两微一端”传播矩阵,期刊的网络影响力指数连年攀升,“我们不仅要做纸质期刊的‘精品店’,更要成为学术传播的‘云平台’。”

  从黄河之滨到学术前沿,《经济经纬》的航程还在继续。“下一个40年,我们要做中国自主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当郭界秀再次翻开选题策划本,笔尖落下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新一代学术期刊人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坚定追寻。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初审:张海静  复审:郭界秀  终审:赵彦锋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 2021《经济经纬》编辑部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cn